麒麟生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9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学家首次发现无功能性基因“复活”

[复制链接]

20

主题

3053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163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6 22:00: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科学网 作者: 2009-3-137 z; U3 o: J7 D1 A. V# p0 i
8 f, P1 w0 |  W: N2 U0 G0 T
美国、西班牙、德国和意大利科学家近日研究了一个克罗恩氏病相关基因后发现,这种基因在4000万年前失去功能之后,又于2000万年前“复活”。相关论文已于3月6日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遗传学》(PLoS Genetics)上。
, ?6 ]: k! ?4 s1 s9 v$ ]6 Y% j3 R4 x  
5 p# r1 E* ~) W+ n$ D4 I2 L: f   k& G8 |9 F+ X+ m7 w' d2 f4 N
    这一基因称为免疫相关鸟苷三磷酸酶基因(IRGM),似乎很久之前已经在旧世界和新世界猴的祖先身上被摧毁了。不过当潜伏在基因组中的逆转录病毒将自身插入该基因中后,它在人类和类人猿共同祖先体内成功复活。
/ p3 O  r2 a1 D/ a* m3 b
& v, x9 K: F  s5 g
1 e' `" f5 @( S9 a) {
- H- _' F( ]; {1 q" T( D+ d/ H1 d    美国华盛顿大学人类遗传学家Evan Eichler表示:“这可能是第一个复活基因的例子,概率就好比闪电2次击中同一个地点。”- z; P" o4 \& w) E" W- Q0 U) ~
6 h5 H" b- u; Y4 k0 v6 H+ N

) F; z1 t3 a7 T$ K2 y
$ Q7 f# n/ e9 q    在多数哺乳动物中,IRGM是一个基因大家族中的成员,这一大家族中的基因被认为有助于消灭病原体,比如有关肺结核的细菌,这种细菌会侵入宿主细胞,并在其中繁衍。但是在人类和一些灵长类中,这一基因大家族消亡到只剩2名成员,IRGM 和IRGC。现在还不清楚人类是如何在失去了如此多的IRGM(家族基因)后生存下来的,相比较而言,缺乏这些基因的小鼠(比正常小鼠)更容易受到感染。
: n! u* O+ P; d9 w. l , C* \, u' K6 Z0 H6 w6 T4 A: F

3 y/ K/ z) @7 p# F2 I
- r* ^6 [* ^/ U: E* e! ?    有理由怀疑IRGM在人体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不过,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一些人的IRGM基因前部带有一个缺失,这可能改变该基因的表达并增加克罗恩氏病风险,克罗恩氏病是一种有害的消化系统自体免疫病。
9 t5 U& |. Z2 v 7 f8 A. s; b- U& f5 t  S3 C

% W8 o4 d5 M0 v0 W) G/ Q
# v3 Z8 k6 \: g, R& k0 w    在本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遗传学》发表的文章中,Eichler和他的同事对比了人类和其他灵长类的IRGM序列。研究人员发现,分散在人类基因组中的重复DNA的一小段碎片,已经在约4000万年前插入了旧世界和新世界猴的共同祖先基因中。这一插入灭活了IRGM,废止了该基因形成功能性蛋白质的能力。
7 w3 S$ t. Y/ i5 M- U  a, H( j
# E+ p- ?+ ]. s1 Y/ M3 l
& c8 {1 g9 s5 l  T* ~2 Z' X
' P; }# @% o8 e) Q& P- @    接着,大约2000万年之后,在人类和猿类祖先体内的一种逆转录病毒恰好插入了同样的位置,这使得该IRGM基因再次获得产生蛋白质的能力。
! s6 P7 z1 H8 o0 r1 N " l, Z6 \0 |8 q
5 N, ]. y: m$ O. E# a, [

! D3 I" g' q' O2 C6 D" Q    Eichler表示,仍然存在如下这种可能性——即这一切只是偶然事件,人类IRGM蛋白质没有任何实际功能。不过他补充说,IRGM变体与克罗恩氏病的关系表明,该基因能在免疫系统中发挥作用。5 T+ e  h) T- h7 O; N4 @" I. a

+ A" ~: _$ j2 _% j
) d% |9 ?% p' _3 z% ]) \2 V $ s. R) N; P* a( N
    目前,IRGM是唯一已知在其进化历史上曾被杀死之后又复活的基因。丹麦奥胡斯大学群体遗传学家Mikkel Schierup说:“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我们将只能碰见一次的特例,还是具有更普遍重要性的例子?或许我们将很快知道答案,因为我们正在得到更多的比较性遗传数据。”
5 P7 q. y* W1 ?; C& A  L : Q6 C9 z# F& ~. H9 b# k/ F, b
  s9 v& ^8 w% K$ f- `. K6 P$ Z
1 q8 X: v% @% C% v. R6 J# L" |
    Schierup表示,这一发现模糊了基因和称为“假基因”之间的界限,“假基因”是指那些被突变摧毁的无功能性基因残留。Schierup说:“研究表明,假基因实际上有一些作用——它们有重新发挥功能的潜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答复及建议仅供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麒麟生育论坛  

GMT+8, 2024-6-17 11:01 , Processed in 0.042810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