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生育论坛

标题: 三亲试管婴儿 [打印本页]

作者: 小丫    时间: 2013-7-16 14:43
标题: 三亲试管婴儿
三亲试管婴儿4 [% y. d) l" H0 a" _
英国政府首席卫生官员戴姆·萨利·戴维斯日前宣布,“两母一父”试管婴儿实验可“继续发展”,这等于是为这一引发巨大伦理争议的研究项目开了绿灯。
, K0 a6 p- q. U* ^$ m' E5 t9 o2 `
; I2 P; t5 Q3 Z
5 E2 ]; [. ^! w! r' X
4 V6 K- O) X$ v( x1 u
' ~3 j# p' Q' i+ m1 `' d, N2 L: Q5 s; \6 q+ I7 [; {% j3 L# F
    为了预防线粒体缺陷可能导致的先天性心脏病、失明、肝衰竭等多种疾病,利用基因技术对受精卵实施基因改造,这一治疗方案近日获得了英国官方“可继续发展”的许可。若相关立法能获得通过,则利用该技术产生的试管婴儿有望于2015年诞生。从基因角度看,这个孩子相当于拥有一位父亲和两位母亲。但这一新技术引发了巨大的伦理争议,人类会从此走上设计、定制超级后代的道路吗?
+ u/ ?2 g! S2 u- g
4 \; i$ C( s  V, M& U# T    拥有一父两母的孩子
) W* _$ e8 L* w6 S2 v, @8 N, f2 e7 O) `/ T4 p
    英国政府首席卫生官员戴姆·萨利·戴维斯日前宣布,一项旨在规避新生儿先天疾病风险的试管授精新技术可“继续发展”,并可能最先在英国投入使用。这一试管授精新技术的关键在于移除女性卵子线粒体中的有缺陷基因。从基因角度看,以这一新技术孕育的试管婴儿将有一位父亲和两位母亲,即所谓的“三亲试管婴儿”。这意味着,英国将成为世界上首个使用新技术来规避新生儿线粒体疾病的国家。
5 X0 u) l* R" e$ n2 z2 B6 G. x9 W& F; j. R4 e3 d: i& v
    此前,英国“人类生殖及胚胎技术管理局”(H FE A )曾就线粒体替代技术向公众征询意见,同时为治疗方法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提供建议。此技术引起了全球科学界和生物伦理学界的广泛争议。法律草案将在今年年底制定,届时英国当局将再次向公众征询意见,且最终方案将在2014年的国会上进行辩论和投票。如果英国国会于2014年年底批准这项法规,有望2015年诞生首个“三亲父母”婴儿。( K7 V" O. g  I+ _- H9 X9 M/ x8 u! C: D

: {) v8 y' G7 }1 P    引发巨大伦理争议
' _: x1 U( {! U/ A& e- _
4 X8 O, u% h3 J  o& P4 S    研究表明,每200名婴儿中就有一人患有线粒体疾病。每6500个婴儿中就会出现1例严重的线粒体缺陷。照理来说,“三亲试管婴儿”是一项有益于人类繁殖的技术,它能避免婴儿出现严重残疾和过早死亡,帮助父母生育携带健康基因的孩子。但为什么这样一项技术在欧美国家都引起了警戒?纽约医学院细胞生物学家斯图尔特·纽曼指责H FE A“用黑暗力量来推动科技滥用,此技术可能会造成个人和社会伤害”。英国生殖伦理评论家约瑟芬·昆塔瓦莱对《连线》杂志说,三亲试管授精新技术“本质上是不道德的”。
; N) P6 e1 U8 i4 a
* G2 c- o3 j! z    一些批评者认为,这项技术的本质就是人造胚胎,相当于“设计”新生儿。依赖这种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对胚胎实施基因改造,以干预新生儿的发色和成人后的身高。
+ u. ?  t) t; v1 {9 N
' c3 A$ r% x$ N$ f( P9 B    据H FE A的报告(美国遗传学与社会中心质疑了该报告,并对其数据进行重新评估)显示,英国国内的研究团队以及英国民众似乎都倾向于支持这项技术。那么,人们是否害怕这种基因飞跃?线粒体替代技术究竟是不是非道德的?
# G" X" I& H- }2 }( u! W; s) v; X$ L! y5 U. l: ?
    替换受精卵中的致病基因( N6 |$ o0 y! b% i6 N
$ ?8 V/ V; y. i% m' ~- p; S
    线粒体替代技术将改变婴儿0 .1%的遗传信息,但却会对婴儿产生巨大影响。线粒体是人和许多生物细胞具有的一种细胞器,是氧化代谢部位,为糖类、脂肪和氨基酸借助氧化过程释放能量提供场所,可以说是机体“供电站”。它独立于细胞核之外,拥有自己的遗传物质和基因组。. J% d# Y0 ?  K/ H, o+ r7 L
3 i$ k0 S3 f6 G! @
    在一些情况下,线粒体基因组可能发生突变,产生缺陷,这种缺陷会导致新生儿缺乏能量,而导致新生儿罹患致命心脏病、失明、肝衰竭和肌肉无力等先天疾病,最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死亡。线粒体缺陷是不治之症。$ j8 }) j3 n* l+ n2 ~

6 Z  m: s" x. _& p9 K  @: H( \3 _    线粒体只经过母婴遗传。因此,研究人员希望借助全新试管授精技术去除母亲卵子中有缺陷的线粒体,从而在更大程度上确保新生儿健康。这种办法将使新生儿在具备父母基因的同时拥有另一名女性卵子捐赠者的基因。
. p! Z% A* P1 u4 N3 W' N- L8 h+ O/ N2 _* k
    萨利·戴维斯称,线粒体替代技术有望每年拯救十条生命。昆塔瓦莱对此评论称:“这样做并非治愈现有的人类疾病,而是消除有缺陷的胚胎、创造一个新的胚胎,并将所作的改动遗传给后代。这是在玩积木游戏,在重组人类生命。我们不能称此为‘治愈’。”" E9 G* D6 h- E! L" V3 j  e
- c% b3 }7 B" t  V5 ?
    “线粒体替代技术不能治愈任何人,”罗马安斯科姆生物伦理中心(A nscom be B ioethicsCentre)高级研究员海伦·沃特补充说。“该技术仅仅是制造了一个新的婴儿,新生儿未来将面临各种各样未知的危险,甚至连他/她的后代也将面临这种风险。”# \) ~+ Q# }! j( p4 V0 K8 Q% \* y" h
9 X, _- g& C2 p& Y
    从传统意义上看,该技术或许不能算是治愈线粒体疾病,但如果人类试验结果证明是积极的,且对新生儿的后续研究也证明该技术是成功的,线粒体替代过程将能为后代消除线粒体疾病的风险,因为线粒体信息经母婴遗传(这也是引起批评声音的一个关键点,因为线粒体替代是不可逆转及可遗传的)。
/ U' ?6 `% N6 ~$ p8 r1 A# W! i% ]: H' n
    反对者:这是在设计婴儿. s" H. B% e+ O$ v
' m$ W8 q0 p( n) }8 J4 d
    依据现有技术条件,实现线粒体“清洁”可以借助两种方式。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研究人员采用了“原核移植”的方式,即在两枚已经授精的卵子间实现基因替换,剔除线粒体中有缺陷的基因信息。
0 w3 M4 u  |/ @( @. u6 N+ t$ V+ a/ f7 T* v6 `
    另一些研究人员则选择“主轴移植”的方式,即用捐赠者卵子的健康线粒体替换母亲的有缺陷线粒体后再实施人工授精。6 t" {/ o. b$ R- F) w. S
; j$ Z6 n) B+ ^3 x; N3 x1 T5 V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不可避免的是,新生儿将拥有自己父亲、母亲的基因,同时携带卵子捐献者的少部分基因。也就是说,在基因层面,新生儿有两位母亲,一位父亲。
/ x4 p- u8 q( c5 _* i$ N
/ ?7 f6 i3 N' H5 R" E) E, l) r2 X/ l    对线粒体替代方式本身的争议主要基于“亲生命派”的道德观。一些反对者认为这种“设计”新生儿的做法违反人伦。“‘原核移植’尤其难以令人接受。这种方式要求准父母有意制造他们自己的试管婴儿胚胎,这是为了将胚胎的一部分与第二个胚胎———卵子捐赠者的卵子授精后形成的胚胎———结合后组成第三个胚胎,”沃特说,“也就是说,携带母亲基因条件的第一个胚胎仅仅是作为备件而被制造出来。最终出生的任何一个婴儿都必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他/她没有遗传意义上的真正双亲。相反,他/她是由两个被刻意破坏的胚胎组成的。另一种方法,‘主轴移植’,同样也存在很严重的伦理问题,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有两个母亲的胚胎———‘主轴母亲’和‘卵子捐赠者母亲’———这将涉及身份问题。”! u/ j- m/ Z7 B$ v4 W2 ~1 v
7 m2 E: ^1 F8 v  G/ h  M' v
    支持者:改动非常微小
( ?1 j' P& b' r1 K9 w& ^$ C
: L4 b- N+ b3 V/ _% A    这是一种极端的解读。尽管线粒体替代过程被公众称为“三亲父母”试管授精,但第三方对婴儿的影响很小———除了帮助婴儿规避线粒体疾病外。
* j$ s0 [/ _2 {; H* y
8 S& _" L0 m0 Q    “虽说婴儿跟三个人有基因联系,但他们的D N A只有0 .1%来自卵子捐赠者,而其余99.9%则来自他们的父母。”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理事会(N uffieldCouncil onB ioethics)的主管休·惠特尔说。“据我所知,线粒体基因替代并不会制造婴儿与捐赠者之间独特的、可确认的基因联系。这种D N A修改并不会影响决定婴儿相貌的D N A基本功能,婴儿相貌特征主要来自其父母的D N A.”0 E' P* N! S) H5 g1 U' y9 _& ], x
! N+ P1 d$ z8 ?/ e! `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神经学教授道格·特恩布尔直接参与了线粒体研究,他对《连线》杂志说:“线粒体基因只会帮助制造线粒体。它们绝对不会影响到其他人体特征。此理论在30年前就为业内所认同。线粒体替代技术不可能改变人体特征,因为这是违法的。”& D/ U0 I9 g, j# A( [' W

9 x/ [6 M* `6 t8 r' V) p4 ]    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理事会进行了对该技术的伦理研究。惠特尔说,认为这些胚胎有“第二个母亲”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此外,也没有社会依据。其伦理研究报告发现,“线粒体遗传并不会影响个人特征。为繁殖而进行的卵子捐赠使得捐赠者成为社会和生物学意义上的‘母亲’,但不适用于线粒体捐赠的情况。”' \1 E# d0 E5 m- s7 f+ Y
( R8 [. A6 A# t; N: S
    因此,研究者建议捐赠者采取匿名的方式。无论是从文化、社会还是生物学意义上看,捐赠者不会被视为孩子的母亲。孩子父母的D N A组成了孩子的大部分基因。线粒体只影响能量供应。
0 J8 z+ Y: m8 Y) i, ]/ J$ O: f+ p8 N
    “当然,有线粒体缺陷的小孩可能会疲惫不堪,其最需要能量的器官将会受到最严重的影响,例如肌肉和大脑。”英国国家医学研究所的干细胞和性遗传专家罗宾·洛维尔-巴杰说。“这导致线粒体缺陷疾病患者的性格可能会不同于那些健康的人。但我认为,那些以此为理由提倡不要支持线粒体替代技术的人是错误的。”
$ ^2 [. X* G! c, B2 M" s3 v' y
3 x6 c# S# v8 A' N2 A    当然,万事皆有可能。但我们正努力使围绕线粒体替代的辩论不要偏离主题———线粒体替代并不存在优生学一说。
& A6 B- G+ i& @% e8 H5 h% H0 ?2 r& [) D% S
    “线粒体替代不会改善人体其他任何条件,”特恩布尔说。“此过程要经过非常严格、广泛的伦理讨论和公众咨询。这是关于特定疾病的预防。”
% ~4 s+ w) E; {  O( F0 \. L4 V
9 V5 V7 m1 ^; c5 [) h+ y    纽约医学院的纽曼则特别对线粒体替代技术和优生学进行了比较。他说:“试图改进未来人类的技术不是医药,而是优生学的一个新形式。该技术采取修改胚胎基因组的方式,‘纠错型’优生学比‘选择型’优生学走得更远。上个世纪在美国和欧洲国家,‘选择型’优生学采用强制绝育法来处理劣等基因(这种做法在二战时期被德国纳粹用到极致)。' h. m4 `7 y4 Z7 d* {

1 y, o. i* o4 J: f+ H% ?' Z/ A2 w5 Z: y    像这样的比较并不能提供反对线粒体替代的理由。也许最好是回到科学本身。人们批评该技术,主要是因为它影响了生殖系———它永久改变了D N A的一部分,而这部分D N A可直接遗传到下一代。
$ F, \1 X! t2 W) N% d: r  \% @
! i1 q/ t) ?; d/ N) V4 a+ _    洛维尔-巴杰说,没必要担心所谓的“设计婴儿”,因为关于线粒体替代的辩论完全不同。前者“会涉及一个或多个特定基因的改变,并导致一些完全不同的科技挑战和安全问题。”细胞系的基因改造“不安全”以致无法在人身上试验。后者是基因转移方式,“效率更低”。
4 W6 T9 r0 |5 g  z8 Y' A$ Q8 a2 u$ {" o7 H6 F8 p% x& F
    “我们尚不知道如何对那些值得‘设计’的显型特征进行基因控制。”洛维尔-巴杰补充说。“我们不知道身高由哪些基因决定,更不用说智力和运动能力这样的特征了。”# V# L: g0 W1 x8 b: l

! a! y! F$ `$ X" U2 o    “我并不是说人类绝对不能考虑核基因的生殖系基因改造,举个例子,父母可以接受使孩子规避艾滋病感染的基因改造。然而,我们还没有足够的科技或知识来保证这些基因改变的安全性。”" m0 G* V* p) o) R) E

# n5 F; y4 k! z6 R  p0 m    惠特尔补充说,线粒体替代技术可能会涉及到生殖系改变,但“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只有出现不可治愈的线粒体缺陷时才采用这种方法,并且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J3 k( h6 D5 W' ]+ p
1 v* ^4 d2 Y4 s2 a* }
    或开启打造超级后代之门
8 W7 C. u3 `( l) P2 K" C* F- l7 b: F, |3 K% b
    然而,惠特尔和洛维尔-巴杰并不反对进一步发展线粒体替代科技,这也是像昆塔瓦莱这样的反对者所担心的。“滑坡效应都是这么开始的,这种技术最终将为优生学打开大门———创造优质后代。”
; n& l: d* o% O6 `! S& w. ?! A! T
2 t9 z* v! m9 ?    惠特尔和洛维尔-巴杰都同意,此过程需要经过完全独立的咨询和伦理评断。昆塔瓦莱则坚持反对观点:“生殖医学应该帮助父母尽可能地模仿自然,以自然的方式繁衍后代。我们不应试图超越自然的智慧。至于线粒体缺陷和其他疾病,我们需要研究新生儿出生后的治愈方法,并且让所有人都能接受到治疗。”" U. a4 ^9 Y' [. ~8 W8 r
( m! d! m$ U) d2 g9 b7 [+ P
    这跟几年前关于优良仿生肢体的辩论是一样的:仿生肢体和器官的广泛应用,可弥补病人在身体或者内脏上的残缺,但它还意味着科学家可以超越人类本身的物理极限,打造出“超级肢体”或者“超级器官”。万一仿生肢体比真的肢体还要优良,会怎么样?所有人都想要一个仿生肢体或仿生器官,以超越人类进化极限。当科技被应用到人体时,我们应该警惕这样一种可能性,即人体被改造得面目全非。! \" z, r; }( f9 i9 p
/ p0 f: i: J% ~% S7 O: x8 ?
    据洛维尔-巴杰分析,三个原因都有。昆塔瓦莱认为,纽约医学院的纽曼就是非宗教背景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昆塔瓦莱说,她最近刚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回来,她在布鲁塞尔遇到几个德国和奥地利的科学家,他们“对英国在这块领域的随意和不严谨感到非常震惊”。
- a; \: `" F9 Y7 h& ?& v6 a9 L( ~8 c7 D# A  H  }
    不管怎么说,这些最坦率敢言的反对者似乎主要都来自反堕胎和主张生命权的社区,或者来自宗教社区。“人类遗传学警报组织”理事长大卫·金说,整件事“最终将导致优生学设计婴儿市场”,该组织由贵格会(Q uaker,又称教友派或者公谊会,是基督教新教的一个派别)的慈善信托基金会筹资成立。
( x) n2 r' j# V+ |3 ~) m1 U1 d) f( {$ ]& J( Y
    H F E A的报告发布几周后,洛维尔-巴杰与大卫·金进行了一次谈话。“他还没读过报告,更不用说理解报告的内容了。”洛维尔-巴杰说。他认为,大卫·金和安斯科姆生物伦理中心的质疑“没有有效性”。“我不清楚大卫·金是否理解科学。然而,他(和安斯科姆生物伦理中心)反对任何形式的试管婴儿。”
/ d& ~( F. N, E3 Q) F1 h6 X
8 f" u1 M' d$ Z  E; \" Y    昆塔瓦莱、安斯科姆生物伦理中心和大卫·金都谴责H FEA的报告操纵数据,他们的谴责主要基于美国遗传学与社会中心的一份调研。其调研结果显示,公众普遍不赞同线粒体替代技术。
" T8 `& f! @! n: B
, A. U/ q, A/ \4 N( k    《连线》杂志向H FEA寻求解释。H FEA给出了以下回复:' k6 K7 ]7 u+ j2 K

5 Y+ J: g0 u0 |3 e# D. e1 k    “咨询由许多不同部分组成,只有一个要素显示大部分人反对线粒体替代技术。咨询报告显示,人们担心胚胎在线粒体替代手术中被操纵或破坏。总体来说,其他所有要素都表明参与调查者支持使用线粒体替代技术。”) k9 U) X8 d+ U2 u' W

* s2 u. ?/ ?, g+ x# r    那么,只有一个咨询要素显示对该技术的消极反应,因为人们担心人体胚胎遭破坏。这是在反堕胎活动分子中很流行的观点。但在英国,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堕胎就已经合法化。试管婴儿在英国是合法的,而利用人体胚胎进行干细胞研究也是合法的。在正确的安全规则下,线粒体替代技术并没有比试管婴儿和胚胎干细胞研究要先进很多。
+ |, v0 l. o$ w5 g, V2 o+ @' {2 \9 T" {) Q. @# z- G8 S7 V& `
    洛维尔-巴杰介绍称,H FE A特别注意确保报告中的问题和背景材料客观公正。“除此之外的任何其他方式做出来的咨询都没有意义。对新技术持正反意见的人都为我们的咨询工作投入了努力。”& r; _* ]8 W- {# k6 _9 u. i

( r: @; S1 s" V3 N, O1 e    那为什么我们要采用线粒体替代技术?8 n# x  R6 n2 q* Y. \- E

2 t6 Z9 r% p) _* Q( \6 s) X( y2 e    纽曼认为,要么是为了科研机构的野心,要么是为了钱。但后者似乎又站不住脚跟,因为该技术每年能拯救十条生命。“这能给女性和家庭一个生殖机会。”特恩布尔说。
! W! z9 |, D2 N/ m" R2 T0 J6 A
  a, ]& j* Q; C3 y4 m    安斯科姆生物伦理中心的沃特的想法则不一样:“当父母就要无条件欢迎子女的出生,父母不应该制造及控制子女的培育。如果不想生出有线粒体缺陷的子女,父母可以考虑其他选择,例如领养,领养比线粒体替代要好得多。有些父母非常想生一个跟自己有基因联系的小孩,但这种愿望并不能为克隆和胚胎破坏正名。”
7 v1 F1 ^/ a  k4 @5 R5 O
, h5 u2 H9 m; P3 ]3 a    据特恩布尔和H FEA的报告称,沃特和其他持相同看法的人占少数。“有些人反对这种类型的任何技术,”特恩布尔说。“他们有权利反对。但根据公众咨询结果,只有10%的人反对。为什么这10%的人要否决全英国母亲的生殖机会?”




欢迎光临 麒麟生育论坛 (http://cnqili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